1

2

3

4

5

7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工作 > 法制讲座

法制讲座

2015年01月12日 15:20:26 访问量:730

 

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及对策

 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9月4日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旨在确保未成年人能在社会上过有意义的生活,并在一生中思想和行为方面最易感染不良习气的时期,使其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尽可能不受犯罪和不法行为的影响;1999年6月28日又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以及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等也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社会消极现象作出分析,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和犯罪预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团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危害社会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问题,它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称之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大都面临着未成年人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上升。

 总体上看,在我国,从80年开始直至如今,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扬趋势。90年代初进入青少年阶段的恰好是文革末或文革后出生的人,这一代人在家庭方面,因其家长的头脑混沌初醒,加之计划生育刚刚实施,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式,所以在80年代里,他们往往得到了较好的照顾和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因 89年政治风波的缘故,多少亦受到了更为严格的思想品质教育;这两种良好氛围的形成与90年代初青少年犯罪人员相对比例的下降显然是分不开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几年内因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实施,各种复杂原因联合作用,全国的总体犯罪率直线上升,因此在青少年犯罪人数的相对比例下降的同时,其绝对人数的上升幅度仍是不容乐观的。

(二)犯罪年龄低龄化势头明显。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观,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早熟明显。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周岁开始就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的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思想十分敏锐,吸收新事物快。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或者成为犯罪的动机。还具有好奇、取乐、讲义气等心理特征。某地乡场附近年近15岁的魏某,因到乡场上看了几次黄色录像,很想尝试一下与异性“亲热”的感觉,于一日下午等候在一个11岁的小女孩放学回家的竹林处,并蒙面操刀,强奸了小女孩。某市内一个无人管教的16岁少年,整天东游西荡,无所事事,便蒙生偷车取乐邪念,半年内竟盗窃22辆机动车。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学吃请,也欲请同学吃请却囊中羞涩,遂杀人抢劫。某技校一学员与同学因争坐一条凳子而大动干戈,10余人参与斗殴,酿成一死三重伤血案。北京市某网吧的老板与几个学生因收费问题发生纠纷,学生为了报复老板,于深夜纵火烧毁房屋1000余平方米,烧死15人,烧伤7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16岁。真是一桩桩触目惊心,一件件血泪斑斑!

(三)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成人化。

 当前未成年入的犯罪手段,由愚昧型向智能、成人化转变。作案周密策划,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甚至涉及到金融诈骗、绑架等复杂犯罪领域,侵财特征明显,而不再以打架斗殴为主。案例:兴平市14岁的马党军和18岁的马平原两人,从咸阳乘坐出租车回家途中用暴力控制女司机杨某,拿啤酒瓶砸其头部,并持刀抢走其金项链、手链、耳环、戒指和现金。

(四)出现团伙犯罪特征且行为暴力化。

近年来,有些未成年人往往纠合成群,少者两三人,多者七八人,出于哥们义气,相互壮胆,共同作案,盗窃抢劫。手段凶狠,动辄持刀行凶、不计后果。犯罪残忍性上升,对社会破坏性增大。

调查分析:在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作案人员往往因年龄小、心理和智力尚不成熟,犯罪过程中往往想寻找心理依靠,少则2至3人,多则5至6人。上述3例案件都具有明显的团伙作案特征。

(五)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

 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均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这些人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小学文化),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文盲),法律知识十分贫乏,他们往往走进了监狱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榆林市吴堡县某男青年,由于家庭贫困,外出打工,自认为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选择了极端化的报复手段,手持杀猪刀和炸药包对他人进行威胁、恐吓,最终落入法网。由于贫困而家庭矛盾增多,父母成天忙于生计,根本无空关心和教育子女。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自卑和暴躁的性格缺陷,导致其做事极易极端化。调查显示,除了上述“不良型”家庭容易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之外,还有“放任型家庭、溺爱型家庭以及简单粗暴型家庭”等各种模式的家庭环境,由于家长对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使孩子不自觉地承受了“恶果”。

(六)经历单纯,初犯、偶犯居多。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三个明显的共同特点:

1、法制观念淡薄,犯罪多具模仿性;

2、思维幼稚、偏激,一旦涉及犯罪,逆反心理增大;

3、社会经历简单,主观恶性不深,但破坏性大。

未成年人犯罪虽然总量上只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但是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其对社会的影响极大,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尚不成熟且浮躁,其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使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据统计,社会各类丑恶现象的泛滥和污染,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还有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教育与招生体制的缺陷、社会风气和腐败现象等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及社会帮教体系的软弱等原因。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第一,部分农村家庭经济贫困,使一部分未成年人辍学。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基本上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加之农业耕地日益减少,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持观望态度的较多,同时缺乏科学技术和资金来源,因而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几乎只能维系全家人温饱问题和少量的教育的开支。在目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着绝大部分是由于家庭贫困导致的。

    第二,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薄弱,家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未成年人父母为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大有人在,他们对子女或是放任自由,或是娇生惯养,或是简单粗暴,对孩子根本起不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第三,畸形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父母不和、离异,教育不当、管理不善,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非常大。一反方面,畸形家庭使许多未成年人在性格上变得孤僻、内向,不善交往,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另一方面,该类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又因为失去了父母的爱抚和管理,逐渐与其父母的感情淡薄, 从而控制他们的力量减少了,这时只要有人稍加引诱,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更有甚者,父母本身就品德低下,问题多多,不可能不影响到未成年子女。

    (二)学校因素

    第一,部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偏移,教育方式陈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标准和要求,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对成绩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出现教书不育人的状况,这引起了部分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有的学校对法制、人生观、道德规范和教育不重视,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正当的引导,造成一些学生不懂法,不讲道德,不懂得自尊、自重和自爱,缺乏修养,无正确人生观和奋斗目标。这些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便迷失方向,陷入违法犯罪的行列。

    第二,个别教师辱骂或体罚未成年学生,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虽然现在社会各方面关注学校的体罚现象,但仍有少数未成年学生时有或偶尔被老师体罚、训斥。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和基本法律常识,歧视差生,不是放任不管他们,就是讽刺挖苦、打骂体罚他们,甚至把他们编入插班后座,禁止其他同学接近他们。许多学生中出现新的“厌学”情绪,至使许多未成年人退学,过早地走向社会,从而形成了社会管理未成年人的“真空带”和“断裂层”。他们由于没有机会接受高中或中专以上教育,也不具备参加工作的知识技能,整天闲逛在社会上,极其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拉拢腐蚀、教唆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学校应是“一片净土”,但是部分地处县城乡镇的中、小学校周边环境较恶劣。许多中小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电脑游戏厅、录象厅、桌球室、卡拉ok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一些不利于成长的东西。

    (三)社会影响

    一是黄色传媒。 它主要是有暴力凶杀、淫秽色情、低级趣味等内容的淫秽物品。黄色传媒扩散快、毒害大、遗毒深。由黄色传媒诱发的强奸、流氓、抢劫、凶杀等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黄色传媒本身,黄色传媒不仅对人产生消极影响,更能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堕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种毒害对未成年人尤为明显,因而被称为“精神鸦片”。

    二是电脑网吧。电脑技术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它给社会生产、科研、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电脑多种功能使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如网聊、网恋、播放影碟、玩电脑游戏等。由于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分工不合理,导致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没有强有力的部门和技术控制,黄色网站和反动邪教网站被未成年人访问,这就给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带来无穷的后患,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诱因。

    三是司法环节。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近几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关于预防和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对有关防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宣传并不到位。另外,由于政府财力、警力等方面的限制,许多监狱、看守所目前还无法做到对未成年犯罪与成年犯罪分管分押,使一些未成年罪犯很容易学习更多的违法犯罪手段,沾染更多不良的恶习。

    四是文化环境。近年来,大众传媒渲染的各种暴力手法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对非正式传媒的权威性深信不疑,也没有能力用正常的社会标准去判明是非,而是单纯地模仿或认同。英国心理学家威廉.爱.贝尔逊研究了1565位12——15岁的少年常看的电视节目及其后的行为,发现故事片中逼真的暴力行为,对他们有极大的危害作用。在喜欢看暴力镜头的孩子中,约有47%的少年有不良举止或犯罪行为。 另一方面,许多暴力色彩的文艺作品向未成年人展示“正义”或“侠气”的行为,为犯罪的暴力涂上了一层保护色,未成年人在将主要人物视为偶像或学习榜样的同时,实际也就接受了不良的社会暗示。在一些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看来,采用暴力手法去“行侠仗义”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和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不单单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家庭的责任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打击仅是低层次的方法和手段,预防才是最有效的办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只有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做深、做实,真正取得实效。

(一)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素质。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步,家庭是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成长健康和心理发展。

首先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既要从经济上,更要从思想上多关系孩子的成长,和孩子建立好朋友关系,多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的倾述,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委子女做出表率,创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

其次是全面提高家长素质。要办好家长学校和文明市民学校,组织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大力推行《全国家长学校实施细则》和《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切实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认真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法,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的知识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其次,从改革课程设置入手、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入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7条明确规定:“教育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应将法制教育课程从思想政治课程中分列出来,单独规划。另外,在学校成立“三理”(伦理、心理、生理)咨询室,增设“三理”咨询老师,积极开展“三理”教育。近日,河南省文明委根据《关于在全省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中开展伦理、心理、生理知识教育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组织各省辖市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同志和各学校从事“三理”教育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旨在通过集中培训,使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提高业务素质和开展“三理”教育的能力,由此可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三)改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改善社会环境,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四有”新人

 其一是要净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高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毒瘤,取缔违法网吧,对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厅予以重处。

 其二要开展各类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在中小学中开展“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系列教育活动,深化少年儿童“雏鹰行动”。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及各种参观、瞻仰、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中。积极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节庆仪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民族精神、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其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充实社区教育内容,完善社区教育功能,健全社会教育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组织“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当好未成年人教育的辅导员、文化市场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义务监督员、优良传统教育的宣传员,支持他们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贡献力量。

(四)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司法保护。

 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要及时对失足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挽救,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预防重新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如果一个国家、民族对未成年人的事情关心不够,使未成年人犯罪长时期地不断增加,那么,这不仅使这些犯罪人本身受到了伤害,而且这种情况还会对国家、民族的未来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所以,未成年人的问题不仅是减少犯罪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因此,要使明天的犯罪减少,就要做好今天的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我们在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形成结构时已经谈到客观条件对青少年犯罪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保卫部门要发挥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能作用。要整顿校园及周边文化市场,清除精神垃圾,对于宣扬色情、赌博等诱使青少年犯罪的影视、书刊要坚决打击取缔。要配合公安机关,对于校园内及周边的不良青少年有效地进行控制、教育和疏导,已经发展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组织,也要配合公安机关坚决打击。要在校园中树立正气,打击歪风,教育广大青少年,堵住引诱教唆青少年犯罪的源头。

 总之,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保卫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治理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真加以分析,不仅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全力投入,才能在工作中收到成效。

                         杜海俊   河西镇中学校     政教处主任      

编辑:杜志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高平市河西镇初级中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高平市河西镇初级中学校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河西村仙河路1号
邮箱:hxjdc2013@qq.com xahxjdc2012@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